Digital Promise推出AI产品认证计划 保障教育技术工具的安全与公正
发布时间:2025-04-11 17:08:13 | 责任编辑:字母汇 | 浏览量:18 次
近日,非营利组织数字承诺(Digital Promise)宣布推出 “负责任设计的 AI 产品认证” 计划,旨在帮助学校领导选择符合学生学习与安全要求的人工智能驱动教育技术工具。随着 AI 在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如何挑选出安全且有效的工具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该认证项目特别针对人工智能教育工具的多个关键方面进行评估,包括数据安全性、公平性以及透明度。为了获得认证,教育技术供应商必须证明其产品符合一系列要求,例如:清晰说明数据收集和使用的方式;提供数据泄露的应对计划;采用包容性开发实践,并监测算法偏见;明确指出 AI 的应用场景;并允许教育工作者对 AI 的输出进行干预。
数字承诺在新闻稿中表示,已经有多个美国地区的学校领导计划将该认证纳入其采购流程。以芝加哥公立学校的企业通用 AI 经理洛恩・罗德里格斯(Lorne Rodriguez)为例,他曾参与该认证的试点项目,对其有效性深表认可。他指出:“负责任设计的 AI 认证为学区领导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透明的方式,以验证这些工具在数据隐私和安全方面的高标准,确保 AI 的使用是公正、无偏见且对所有学生都有益的。”
数字承诺鼓励所有学校系统利用这一认证以及其他第三方认证来减轻对供应商的评估负担。为了帮助学校系统整合产品认证问题,数字承诺还提供了相关模板。根据数字承诺官网的信息,目前已有超过150种教育技术工具的产品认证可供选择,而该组织直接发行的认证数量为六项,其他教育非营利组织也提供各自的认证,包括1EdTech、Project Unicorn 和应用特殊技术中心(CAST)等。这些产品认证旨在验证教育技术工具在数据隐私、互操作性、有效性和包容性设计等多个方面是否达到特定标准。
通过这一举措,数字承诺希望能够为教育界提供更为可靠的 AI 工具选项,帮助学校以更安全和高效的方式迎接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Digital Promise推出AI产品认证计划,推动教育技术工具的安全与公正
随着人工智能(AI)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确保AI教育工具的安全性、公平性和透明度成为关键议题。近日,美国非营利组织Digital Promise宣布推出AI产品认证计划,旨在为教育科技(EdTech)产品提供标准化评估框架,确保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负责任使用。
1. 认证计划的背景与目标
- 应对AI教育工具的潜在风险:AI在教育中的应用虽能提升个性化学习体验,但也存在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偏见、透明度不足等问题,可能加剧教育不平等。
- 建立行业信任:该认证计划旨在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可靠依据,帮助识别符合安全、公平、有效标准的AI教育产品。
2. 认证的核心标准
Digital Promise的认证计划围绕以下关键维度展开评估:
- 数据隐私与安全
- 确保AI工具符合FERPA(美国《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案》)和COPPA(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等法规。
- 采用端到端加密,防止学生数据被滥用或泄露。
- 算法公平性与偏见检测
- 要求AI模型在训练数据、决策逻辑和输出结果上避免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偏见。
- 提供可解释性报告,说明AI如何影响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体验。
- 透明性与可审计性
- 要求开发方披露AI模型的训练数据来源、决策规则,并提供第三方审计机制。
- 确保教育工作者能理解AI工具的工作原理,避免“黑箱”操作。
- 教育有效性
- 产品需提供实证研究证明其能提升学习效果,而非仅依赖营销宣传。
- 支持教师主导的AI整合,避免完全替代人类教育者的角色。
3. 对教育行业的影响
- 帮助学校筛选优质AI工具:认证计划可作为采购决策的参考,减少劣质或高风险产品的使用。
- 推动行业规范化:可能促使更多EdTech公司优化数据治理和算法设计,以符合认证标准。
- 增强公众信任: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更放心地采用AI辅助教学,减少对技术滥用的担忧。
4. 未来展望
Digital Promise计划与教育部、教育科技企业及学术机构合作,持续优化认证体系,并可能扩展至全球教育市场。此外,该组织还呼吁政策制定者加强AI教育监管,确保技术发展符合教育公平与学生福祉。
总结
Digital Promise的AI产品认证计划是教育科技行业迈向安全、透明、公平的重要一步。随着AI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此类认证机制将帮助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责任,确保AI真正赋能教育,而非加剧不平等。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上一篇: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环境监测?
下一篇: AI 在自动化生产中的实践案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