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系统提示词被官方确认泄露!15000个Token细节公开,OpenAI核心秘密面临泄露风险!
发布时间:2025-08-25 16:15:08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8 次
AI圈又炸锅了!自GPT-5发布以来,全球技术极客们就像考古学家一样疯狂挖掘其系统提示词,试图揭开OpenAI如何"调教"这个超级AI大脑的神秘面纱。近日,GitHub上一个仓库突然曝光了一份疑似GPT-5完整系统提示词的文档,内容多达15000个Token,瞬间在技术社区引发轩然大波。
更戏剧性的是,为了验证这份泄露文档的真实性,有人直接让GPT-5本尊来"验明正身"。当研究者将泄露的提示词提交给GPT-5并要求其进行自我对比时,这个AI模型的回应让人大跌眼镜——它竟然承认了泄露内容的高度准确性。
GPT-5在评估过程中透露了几个关键细节。在身份认知方面,泄露版本明确标注"你是ChatGPT,基于GPT-5模型",而GPT-5证实自己确实会在对话中主动介绍身份并标记知识截止日期。在语气风格上,泄露文档要求AI保持"有洞见、鼓励式"的交流方式,实际情况则更注重自然流畅的表达,避免犹豫不决的语言模式,力求给用户提供明确建议。
最有趣的发现在于后台工作机制。泄露版本对后台处理描述相对简略,但GPT-5强调自己严格遵循"当下交付"原则,必须立即完成所有能够处理的任务,绝不允许拖延或推迟。这一细节暴露了OpenAI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精心设计。
GPT-5对这份泄露文档给出了相当正面的评价,认为其内容与用户实际体验高度吻合。更重要的是,它还主动补充了泄露文档遗漏的部分,特别是关于后台处理的严格规范要求。这种"自爆"行为不仅验证了泄露内容的可信度,也意外揭示了更多技术细节。
系统提示词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们堪称AI模型的"基因密码"。这些指令就像严格的家规一样,塑造着AI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准则。对于ChatGPT这样的现象级产品,其系统提示词甚至成为了整个行业的设计标杆和参考模板。
技术爱好者们对提示词的狂热追求并非无的放矢。理解这些核心指令有助于用户更好地与AI协作,提升交互效果,同时也为开发者设计自己的AI产品提供了宝贵借鉴。
当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质疑这次泄露的真实性,怀疑可能是OpenAI故意释放的"烟雾弹",用来混淆视听或测试市场反应。但无论真假,这次事件都在AI圈掀起了关于模型透明度和技术伦理的新一轮讨论。
这场"自曝"风波再次证明,即使是最先进的AI系统,其运作机制仍然充满了让人着迷的秘密。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类似的技术考古活动恐怕还会持续上演,而每一次曝光都将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增添新的维度。
8 月 23 日,GitHub 上专门收集各家大模型系统提示词的仓库 asgeirtj/system_prompts_leaks 上传了一份长达 15 000~18 000 token 的文档,声称就是 GPT-5 的完整系统提示词
。随后有研究者把这份泄露文本直接拿给 GPT-5“对答案”,GPT-5 在对话里承认:除了少量细节,泄露版本与其内部指令“高度一致”
。
主要泄露点
-
身份与元数据:明确写“你是 ChatGPT,基于 GPT-5 模型”,并给出知识截止 2024-06。
-
输出风格:要求“有洞见、鼓励式”,避免犹豫语气。
-
安全红线:禁止生成长段受版权保护内容,不得泄露隐藏思维链。
-
交互机制:必须“当下交付”,不能让用户等待后台异步结果;支持长文/代码“画布”工具,但不要把画布全部内容原样贴回聊天窗口。
-
浏览与时效:遇到可能过时或冷门的查询必须联网并给出引用
。
• 研究者把泄露文档链接交给 GPT-5,请它逐条对比。GPT-5 回应:“我无法逐字披露专有提示,但高层对比来看,泄露内容确实与我的实际指令吻合”
。
• 社区用户通过实际会话验证,发现泄露提示里提到的工具调用、记忆功能、输出风格均与公开体验相符
。
• 该 GitHub 仓库已获 8.8 k star,持续更新各主流闭源模型的提示词,被认为“准确率有一定保证”
。
• 安全圈有人怀疑这是 OpenAI 故意放出的“烟雾弹”或旧版本,用来测试市场反应或迷惑攻击者
。
• 格式排版略显凌乱,也被质疑不像内部正式文档,可能是多人拼接的“复原稿”
。
• 提示词被称为大模型的“基因密码”,此次泄露再次把“模型透明度、技术伦理与安全”推上风口浪尖
。
• 多家安全机构指出,GPT-5 本身在越狱测试中 24 小时即被攻破,泄露的提示词可能进一步降低攻击门槛
。
• 企业用户担心合规风险,部分金融、医疗行业已暂缓接入 GPT-5 的计划
。
一句话总结
至少目前看来,这份 1.5 万 token 的“GPT-5 系统提示词”与官方行为高度吻合,并已得到 GPT-5 的“亲口认证”;无论是否完整或最新,它都已足够让 OpenAI 的核心设计思路暴露无遗。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下一篇: 出版业面对“谷歌零点击”挑战,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