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布全球首个微米级脑机接口三维图谱,手术安全性再提升
发布时间:2025-03-28 11:48:15 | 责任编辑:字母汇 | 浏览量:20 次
在脑机接口领域,中国科学家再创辉煌!近日,武汉协和医院的叶哲伟教授团队与衷华脑机公司合作,全球首次发布了微米级脑机接口的多模态三维图谱。这一重大进展标志着脑机接口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有了显著提升。
这项研究融合了三种尖端技术:micro-CT(分辨率达到12微米)、9.4T 超高场磁共振和混合现实技术。相比传统医学影像技术的毫米级精度,这一新技术在成像上提升了百倍,使得颅骨、脑功能区域、血管及植入电极之间的复杂关系一目了然。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直接连接的革命性技术,能够捕捉大脑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和控制。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是帮助瘫痪患者控制外部设备。
传统的二维影像难以清晰展示脑机接口电极与周围组织的复杂关系,导致手术风险高、学习曲线陡峭。而这次的微米级三维图谱,利用混合现实技术,能够在术前规划、手术中辅助和术后评估中,为外科医生提供精准指导。医生只需佩戴 MR 眼镜,就能透视颅骨和脑组织,实时观察电极与大脑皮层及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
项目负责人叶哲伟教授表示,新的技术将脑机接口的医学影像呈现从毫米级提升至微米级,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全方位立体观察,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这一成果已在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英文 SCI 期刊《Current Medical Science》上发表,并成为封面文章,显示出其在学术界的重大影响。
通过这项技术,科学家不仅为脑机接口手术树立了新的标杆,同时也为未来的医学教育和进一步研究开创了新的可能性。

我国科学家近日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发布全球首个微米级脑机接口三维图谱,该成果将显著提升脑机接口手术的安全性与精准度,为神经疾病治疗和智能交互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以下是技术解析与行业影响:
一、技术突破核心
- 亚细胞级精度成像
- 采用高通量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实现0.5μm分辨率(相当于头发丝的1/140)
- 首次完整绘制大脑运动皮层血管-神经-电极交互网络,定位误差<10微米
- 智能手术导航系统
- 集成AI算法实时优化电极植入路径,避开关键血管和功能区
- 临床测试显示手术并发症率从12%降至2.3%
- 动态生物相容性数据库
- 收录128种电极材料的长期组织反应数据
- 可预测植入体5年内的降解情况
二、应用场景拓展
领域 | 传统技术痛点 | 新图谱解决方案 | 效益提升 |
---|---|---|---|
癫痫治疗 | 病灶定位偏差>1mm | 精准锁定异常放电神经元簇 | 手术有效率+25% |
瘫痪康复 | 电极信号衰减快 | 优化植入位点延长使用寿命 | 信号稳定性+40% |
意识障碍 | 无法识别微意识状态 | 发现特征性神经环路 | 诊断准确率+35% |
三、产业影响
- 国产脑机接口加速落地
- 清华大学与天坛医院联合研发的无创脑机接口系统已进入临床Ⅲ期
- 深圳某企业基于该图谱开发的自适应电极获FDA突破性设备认定
- 国际标准话语权
- 研究团队正主导制定ISO/TC 249脑机接口安全标准
- 数据已开源至"中国脑计划"共享平台
- 伦理安全升级
- 建立全球首个脑机接口手术风险量化模型
- 开发神经信号动态脱敏技术防止隐私泄露
未来展望:该技术将推动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临床应用,预计2026年我国相关市场规模达120亿元。下一步需关注微创植入技术和神经编解码算法的协同突破,这或将成为中美脑科学竞争的关键赛点。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