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面临AI人才大规模流失问题,核心团队遭OpenAI与Meta等企业“洗劫”
发布时间:2025-08-08 10:54:19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7 次
近日,有报道揭示苹果正面临一场严峻的AI人才危机,而这场危机的核心并非其语音助手Siri的表现,而是不断被竞争对手挖走的AI领域精英。自今年1月以来,苹果已有约十几名人工智能领域员工被其他科技巨头“挖角”,使其成为硅谷AI人才争夺战中的主要“失血者”。
在过去七个月里,苹果AI团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离职潮,多名资深工程师纷纷转投Meta、OpenAI、xAI、Cohere等竞争对手的怀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Ruoming Pang的离职。上月,他被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以高达2亿美元的薪酬吸引,正式加入Meta,这一事件无疑给苹果AI团队带来了沉重打击。
除了Ruoming Pang外,苹果AI团队今年还流失了多位关键成员。Brandon McKinzie和Dian Ang Yap选择加入OpenAI,Liutong Zhou则加入了Cohere。同时,Meta也成为了苹果AI人才的主要接收地,Mark Lee、Tom Gunter、Bowen Zhang、Shuang Ma等多名前苹果工程师均已加入Meta。此外,Floris Weers则选择加入了一家保密的初创公司。
这些离职人员均是苹果人工智能模型研究论文的重要撰稿人,他们的离开对苹果AI团队造成了巨大影响。目前,苹果核心的基础模型团队仅由50至60人组成,每一次人员流失都对公司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业内人士指出,这些离职事件反映出苹果在AI领域正面临“信任危机”,在当今科技行业,顶尖AI人才已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战略资产,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知识产权。
在人才流失的困境下,苹果正艰难推进Siri的更新工作,试图整合大语言模型LLMs以提升其性能。然而,去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传的Apple Intelligence核心功能之一——聊天机器人Siri,至今仍未上线,这无疑让外界对苹果的AI战略产生了质疑。
为了扭转局势,苹果已在苏黎世设立AI办公室,相关团队正在为Siri开发全新的软件架构。这种被称为“单体模型”的新方案将完全基于大型语言模型引擎构建,旨在取代Siri现有的混合系统。多年来,随着不同功能的层层叠加,Siri的现有系统已变得支离破碎,新架构有望让Siri与用户的对话更加顺畅,并在理解和整合信息方面实现大幅提升。
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苹果CEO库克表示,由Apple Intelligence驱动的个性化Siri取得了良好进展,并重申相关功能将于明年推出。然而,在AI人才不断流失的背景下,苹果能否如期兑现承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是的,苹果目前正深陷一场罕见的AI人才流失危机。
一、核心团队被大规模“挖角”
据《金融时报》等多家权威媒体8月7日报道,自今年1月以来,苹果已有十余名AI核心研究员相继离职,转投Meta、OpenAI、xAI、Cohere等竞争对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
-
Ruoming Pang:苹果基础模型团队(Apple Foundation Models)负责人,上月被Meta以高达2亿美元的薪酬挖走。
-
Brandon McKinzie、Dian Ang Yap:两位基础模型研究工程师,已加入OpenAI。
-
Liutong Zhou:机器学习科学家,6月跳槽至加拿大AI初创公司Cohere。
-
Mark Lee、Tom Gunter、Bowen Zhang、Shuang Ma等多位高级工程师,也集体转投Meta。
这些离职人员多为苹果AI模型研究论文的核心作者,参与了Apple Intelligence等关键项目,其离开对苹果AI研发实力造成了重大打击。
二、人才流失背后的深层原因
-
薪酬差距巨大:Meta、OpenAI等公司提供了数倍于苹果的薪酬和更前沿的研究资源。
-
战略方向受质疑:苹果内部将Apple Intelligence表现不佳归咎于基础模型团队,引发内部动荡和不满。
-
研发进展受阻:Siri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升级计划屡次推迟,导致内部架构大调整,进一步打击了团队士气。
三、苹果的应对措施
面对外界质疑,苹果CEO蒂姆·库克上周罕见召开全员大会,公开承诺将大幅增加AI研发投入,强调苹果必须在AI领域“获胜”。
此外,苹果已在苏黎世设立新的AI办公室,试图通过架构重组和人才引进来挽回局面。
四、未来展望与隐忧
尽管库克试图以苹果“后发制人”的历史经验来安抚员工,但在当前AI人才争夺异常激烈的背景下,苹果能否迅速稳住核心团队、如期推出新一代AI产品,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