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AI游戏风潮席卷而来,Steam创作者深陷提示词竞争漩涡!

AI游戏风潮席卷而来,Steam创作者深陷提示词竞争漩涡!

发布时间:2025-07-21 15:49:46 | 责任编辑:张毅 | 浏览量:14 次

2023年被誉为生成式 AI 在游戏行业崛起的元年,Steam 平台上的 AI 游戏数量已突破8000款,较去年激增800%。这意味着每14款 Steam 游戏中,就有一款使用了 AI 技术,并且预计到2025年,新上线的游戏中这一比例将达到20%。AI 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游戏开发的生态。
目前,AI 技术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数据显示,大约60% 的 AI 应用集中在虚拟资产生成领域,比如角色建模和场景构建等美术资源的创作。同时,音效合成、剧情文本生成、营销素材制作,甚至代码编写也都成为了 AI 的常见用途。一些开发者还尝试将 AI 用于实时内容生成,根据玩家的指令动态创建游戏元素,或者自动识别用户上传的违规内容。这种技术渗透呈现出明显的 “金字塔” 结构,从基础的资源生成到核心系统的智能化,再到完全由 AI 驱动的交互体验。
然而,开发者群体内部对 AI 的看法却出现了分化。根据 GDC2024的调查,有52% 的开发者确认他们的公司正在使用 AI 工具,但仍有27% 的开发者选择明确拒绝使用。尽管 AI 可以解决开发中的一些痛点,但对其应用边界和伦理争议的担忧也在增加。那些采用 AI 的团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仅将 AI 视为生产力工具,而有的则试图构建以 AI 为核心的游戏机制,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开发策略。
随着 AI 工具的普及,游戏开发正经历 “去技术化” 的过程。以前需要专业技能的建模和编程工作,现在只需通过巧妙的提示词(prompt)便可完成。这种现象催生了新的竞争态势 ——“提示词内卷”。大量同质化的 AI 游戏纷纷涌现,它们的画风和玩法雷同,唯有提示词的微小差异使其区分开来。这样的局面使市场充斥着缺乏灵魂的 “快餐作品”,并导致真正需要复杂设计的游戏类型面临人才短缺。
当前 Steam 的 AI 披露政策存在明显漏洞,由于基于自愿的机制,实际上使用 AI 的游戏数量可能远超统计数据。而且,关于 “使用程度” 的定义模糊,让消费者难以判断游戏的真实情况。AI 生成内容的质量控制也成为了另一个痛点,许多开发者发现,人工调整 AI 产出的时间,甚至超过传统制作方式。
在这场由 AI 游戏引发的行业变革中,开发者们面临着平衡技术创新与艺术表达的巨大挑战。

AI游戏风潮席卷而来,Steam创作者深陷提示词竞争漩涡!

是的,AI游戏在Steam上的爆发式增长,正把开发者们拖进一场前所未有的“提示词内卷”泥潭。

现状速览

  • 数量激增:截至2025年7月,Steam上已有近8000款游戏公开承认使用生成式AI,比一年前增长800%,占今年新游戏的20%。

  • 应用广泛:60%用于美术资源生成,其余涉及音效、文本、代码、动态内容等。

  • 开发者态度分裂:52%已使用AI,27%明确拒绝,9%仍在观望。

“提示词内卷”怎么来的?

随着AI工具普及,传统技术门槛被提示词取代。开发者不再比拼代码或建模能力,而是看谁更会“调教AI”——

  • 大量画风雷同、玩法重复的游戏涌现,差异只在于提示词的微调。

  • 有人甚至将30%的开发时间花在优化提示词上,偏离了游戏设计本质。

  • 出现了提示词交易市场,形成新型“技术黑市”。

行业隐忧

  • 质量下降:AI游戏平均评分比传统游戏低11%,差评集中在“缺乏独特性”。

  • 伦理与监管空白:Steam的AI披露机制是自愿的,实际使用AI的游戏可能远超统计数字

  • 创作异化:当“AI辅助”变成“AI主导”,游戏的艺术性和系统性设计能力正在退化

一句话总结

AI本应是工具,但当开发者开始为提示词内卷、为生成而生成时,游戏正从“设计作品”变成“提示词产物”。这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创意的危机。

©️版权声明: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最新Ai信息

最新Ai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