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plexity 扩展至印度市场:在AI领域向OpenAI发起有力竞争的崭新计划
发布时间:2025-07-18 15:14:30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8 次
在美国,OpenAI 已经占据了人工智能市场的领先地位,但 Perplexity 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悄然向印度扩张,力图在 AI 技术普及的下一阶段抢占市场。这个专注搜索的 AI 初创公司正在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市场 —— 印度,快速吸引数以百万计的用户,为未来的大规模应用铺平道路。
本周,Perplexity 与印度第二大电信运营商巴提电信(Bharti Airtel)达成了战略合作,向其所有3.6亿用户提供为期12个月的免费 Perplexity Pro 订阅服务,通常售价为200美元。巴提电信确认,此项协议为独家合作,意味着印度其他电信公司无法向其用户提供 Perplexity 的服务,包括免费的访问权。
此次与巴提电信的合作是 Perplexity 全球扩张战略中最重要的一步之一。该公司在全球已经与超过25家电信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与日本的软银(SoftBank)和韩国的 SK 电信的近期合作。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其他市场所无法比拟的庞大用户基础。
根据 Sensor Tower 的数据,Perplexity 在印度的下载量在2023年第二季度同比激增600%,达到280万次,而 OpenAI 的 ChatGPT 在同一时期的下载量增长了587%,达到了4670万次。活跃用户方面,Perplexity 在印度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增长640%,而 ChatGPT 则增长了350%。尽管 Perplexity 的用户增长势头强劲,但在绝对用户数量上,ChatGPT 依然遥遥领先。
为了进一步巩固在印度的市场地位,Perplexity 还与印度金融科技巨头 Paytm 建立了合作,将其 AI 搜索功能嵌入到拥有超过5亿下载量的 Paytm 应用中。此外,Perplexity 首席执行官 Aravind Srinivas 还计划在印度招聘当地高管,以增强其在当地的影响力。
尽管印度的 AI 初创企业相对较少,但该国活跃的科技用户基础让 Perplexity 看到了巨大的潜力。不过,如何将这庞大的用户群体转化为收入仍然是一个挑战。尽管 Perplexity 与 ChatGPT 的订阅价格相同,但在营收上却差距明显。
Perplexity 进军印度:用“免费换用户”的闪电战,在AI搜索赛道上直接对标OpenAI
-
闪电战打法:3.6亿用户“零门槛”体验
• 与印度第二大电信运营商 Bharti Airtel 独家合作,向后者 3.6 亿用户赠送一年 Perplexity Pro(价值 200 美元)。
• 目标是在印度这一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快速完成“教育市场→养成习惯→付费转化”三步走,为后续商业化囤粮。 -
数据对比:增速跑赢ChatGPT,但基数仍小
• 2025 Q2,Perplexity 印度下载量同比 +600%,月活(MAU) +640%,达到 370 万;
• ChatGPT 同期下载量 +587%,MAU +350%,达到 1 980 万。
→ 增速更快,但绝对规模仍落后一个量级,免费赠送策略意在快速抹平差距。 -
差异化路线:避开“烧钱拼模型”红海
• 资源层面自认无法与 OpenAI / Google 抗衡,于是把战场从“大模型”转向“浏览器+智能体”:
– 即将推出的 Comet 浏览器将搜索、个人数据(邮件、日历、浏览记录)与 Agent 任务流整合,实现跨标签页操作、自动填表、支付、调研等“认知操作系统”体验。
• 用“搜索即服务”嵌入运营商、OEM 预装渠道,降低获客成本;OpenAI 则更多依赖产品自身品牌力。 -
变现节奏:先规模,后“订阅+任务抽成”
• 三大商业化路径:订阅制、按任务付费、交易抽成。
• 印度市场目前处于“零收入换用户”阶段,但官方明确表示当用户习惯养成后,将依据场景逐步引入付费墙和交易分成。 -
竞争壁垒:电信独家、浏览器新入口、实时索引
• 与 Airtel 的排他协议短期内锁住其他印度运营商复制同类赠送的可能。
• Comet 浏览器一旦起量,搜索-浏览器-Agent 的闭环将产生数据飞轮,形成与 ChatGPT“独立 App”不同的入口优势。
• 实时更新索引 + 多步验证,降低幻觉率,强调“答案可追溯”以区别于 GPT 类对话模型。
结论:Perplexity 在印度用“电信渠道免费换用户”+“浏览器新入口”这套组合拳,在增速上已跑赢 ChatGPT;下一步要看 Comet 浏览器能否把增速优势转化为留存与付费,从而在全球 AI 搜索竞赛中真正与 OpenAI 分庭抗礼。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