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北京半程马拉松赛启动,全球首个仿人机器人参赛,天工机器人成功夺冠

北京半程马拉松赛启动,全球首个仿人机器人参赛,天工机器人成功夺冠

发布时间:2025-04-20 09:22:53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5 次

北京,2025年4月19日——今天,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正式开赛,标志着机器人技术与体育竞技的创新融合迈出历史性一步。
本次赛事吸引了近20支来自全球的人形机器人赛队,与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赛道。“天工”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的优异成绩率先冲线,夺得冠军,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及北京经开区管委会联合主办,主题为“亦马当先,智领未来”。
机器人与人类选手在同一时间鸣枪起跑,但为确保安全,机器人拥有独立赛道。
比赛规则允许机器人更换电池或以接力形式参赛,完赛时间与更换次数综合计分,每次更换机器人罚时10分钟,关门时间约为3小时30分钟。
本次赛事不仅是竞技盛会,更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压力测试”。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表示:“人形机器人参加马拉松是对其续航、运动控制和环境适应能力的顶级考验,旨在展示技术成果,激发创新,推动应用场景拓展。”
比赛于4月19日上午7点30分开跑,吸引了3万多名人类选手和众多机器人赛队参与。来自中国的“天工”机器人(天工Ultra版本,身高约1.8米)以其优化的步幅设计、风冷散热技术和减重结构,在比赛中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与耐力,最终以2小时40分42秒完赛,摘得桂冠。
尽管机器人表现出色,但在长距离比赛中仍未超越人类选手,显示出技术上的差距。
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面临三大技术难题:稳定性、可靠性和续航能力。参赛企业负责人表示,比赛不仅验证了技术成熟度,还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建立。这些突破将助力人形机器人在灾害救援、工业巡检、养老陪护等领域的应用,甚至可能成为专业跑者的陪练伙伴。
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俞祝良认为:“机器人马拉松是提升运动能力研发的绝佳抓手,对推动‘具身智能’发展意义重大。”
本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只是起点,但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马拉松’。

北京半程马拉松赛启动,全球首个仿人机器人参赛,天工机器人成功夺冠

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这场赛事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的20支机器人团队参赛。比赛全程21.0975公里,起点位于南海子公园一期南广场,终点位于国家信创园。

最终,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优必选科技联合研发的“天工Ultra”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该机器人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最高奔跑速度可达12公里/小时。它通过搭载“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在比赛中展现了强大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此次比赛不仅是对人形机器人行走、奔跑、全身协同和具身智能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其可靠性、耐用性的一次综合测试。赛事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长距离耐力测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版权声明: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最新Ai信息

最新Ai工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