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众对AI的“新鲜期”已过,皮尤调查显示担忧情绪高于期待
发布时间:2025-09-19 10:15:33 | 责任编辑:张毅 | 浏览量:3 次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大多数美国人对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持普遍悲观和担忧态度。这项在今年6月对5000多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公众对AI的看法正变得越来越谨慎,与科技行业领导者的乐观论调形成鲜明对比。
民调结果显示,美国人对AI持“担忧多于兴奋”的态度。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广泛应用感到担忧,而只有10%的人表示兴奋。这一比例相比2021年的37%显著上升,反映出公众情绪的转变。
受访者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对人类能力影响的深刻忧虑:
高达**53%**的人认为,人工智能将“削弱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0%**的人认为,AI会削弱我们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38%**的人表示,AI可能会削弱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AI生成内容与现实界限的模糊,公众对辨别真伪的能力也感到担忧。调查显示,**5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太有信心或完全没有信心”辨别一个物品是由人工智能还是人类制作的。然而,高达76%**的人认为,能够分辨图片、视频和文字的来源“极其重要或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有研究表明,这种日益增长的幻灭感可能与技术素养的提高有关。《营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最大粉丝往往是对这项技术最不熟悉的人。换句话说,当人们对AI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最初的“神奇”和“敬畏之情”会逐渐消退。
尽管公众情绪日趋悲观,科技行业仍坚信AI将带来一个“富足时代”,并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推动其发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公众的抵制情绪也在日益高涨,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技术巨头的承诺持怀疑态度。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