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图书馆应用引入AI引发争议!读者与图书管理员联手抵制
发布时间:2025-08-27 14:39:44 | 责任编辑:张毅 | 浏览量:7 次
一场关于AI是否应该介入传统阅读体验的激烈争论正在图书馆界上演。知名电子书和有声书借阅应用Libby刚刚宣布推出AI驱动的新功能"启发我",然而这一看似贴心的升级却意外地招致了读者和图书管理员们的强烈反对。
这个名为"启发我"的新功能允许用户通过输入提示词或基于之前保存的书目来获取个性化的图书推荐。操作流程相当简单直观:读者只需在Libby首页点击"启发我"选项,首先选择小说或非小说类别,然后通过年龄段、内容类型等更多筛选条件来缩小推荐范围。
系统提供的选项颇具创意,用户可以点击"令人毛骨悚然"或"有趣幽默"等情绪标签,然后进一步选择具体场景,比如"关于现代家庭功能失调的黑色幽默"或"时空旅行者从中世纪骑士手中拯救龙族"等奇妙设定。基于这些选择,应用将展示5本符合用户需求的相关书籍。
开发Libby应用的Overdrive公司强调,这项功能完全依赖于各个图书馆的数字馆藏,因此只会推荐该图书馆实际拥有的书籍。系统还会优先推荐那些可以立即借阅的书目,确保读者不会因为等待而失去阅读兴趣。
尽管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只是AI的一个相对基础的应用场景,但许多Libby用户和图书管理员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表达了强烈的反对声音。他们明确表示更希望在没有AI技术干预的情况下获得图书推荐。除了对AI技术本身的抵触情绪外,还有不少人担心AI体验可能带来的潜在隐私问题。
面对这些质疑声音,Overdrive公司迅速发布了一份关于Libby使用AI技术的政策文件来澄清相关担忧。公司明确承诺避免收集"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即使需要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这些数据也不会与第三方或人工智能模型共享。更重要的是,用户的详细资料和活动记录同样不会传递给AI模型。
在具体的数据处理方式上,Overdrive采取了相当谨慎的措施。当用户分享保存的标签以获取AI建议时,AI模型只能接收到书名信息用于推荐,而无法获取关于用户本人、设备信息或标签名称描述的任何详细资料。
或许是预料到了可能出现的反对声浪,Overdrive在官方声明中特别强调,推出这项功能的目标绝非用生成式AI来取代"人类洞察力"。相反,公司将其定位为对图书管理员主导的图书发现服务的"补充"。
Overdrive首席营销官詹·莱特曼在声明中表示:"启发我功能通过负责任的AI集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探索当地图书馆精心策划的精彩馆藏。通过展示与读者搜索内容相匹配的书目,启发我帮助读者发现更多图书馆已经投资采购的书籍。这不是要取代人类洞察力,而是让发现过程变得更简单、更智能、更直观。"
据悉,该公司本月早些时候已经开始软启动这项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在Libby应用中搜索"#InspireMe"来获得访问权限。随着功能的正式发布和全面推广,预计所有Libby用户将在9月份获得这项新功能的使用权限。
这场围绕AI图书推荐功能的争议反映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阅读文化与新兴AI技术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一方面,AI技术确实能够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许多热爱阅读的人们担心过度依赖AI可能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图书管理员这一职业的独特价值。
无论最终的市场反应如何,Libby此次的AI功能推广都为整个数字图书馆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案例。它提醒我们,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文化认同,技术进步不应该以牺牲用户体验和职业尊严为代价。
8 月 26 日,北美最主流的公共图书馆借阅应用 Libby(背后的技术公司是 OverDrive)宣布面向全体用户正式上线 AI 新书单功能 “Inspire Me”
。
-
入口:Libby 首页新增 “Inspire Me” 按钮。
-
玩法:读者输入“像《沙丘》但更黑暗”“轻松治愈的小镇故事”等自然语言指令,AI 会一次性推荐 5 本本地馆藏、当前可借阅的电子书或有声书。
-
官方卖点:让读者“零门槛”发现馆藏,减轻馆员重复性咨询工作量。
争议焦点
-
“算法替我做主”
部分资深读者在 Reddit、X(原 Twitter)吐槽:AI 推荐同质化严重,热门书反复出现,冷门好书反而被埋没;且关键词稍微复杂就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书单,质疑“算法是否真懂阅读”。 -
隐私与数据伦理
尽管 OverDrive 声明“不收集任何个人身份信息,仅使用书名做匹配”,仍有图书馆员担心未来会“温水煮青蛙”式扩大数据抓取范围。
-
馆员角色被边缘化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论坛里,不少基层馆员发帖:“读者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点 AI,而不是找参考咨询台”“管理层可能借机削减人力”。 -
版权与采购透明度
AI 推荐基于 OverDrive 的商用算法,但采购经费来自公共财政;有人质疑“算法是否偏向利润更高的出版商”,要求公开训练数据与权重。
各方反应
-
读者:在应用商店给 Libby 打一星,并刷出 “Bring back human curation” 等差评。
-
图书馆员:已有 300 多名馆员联名向 OverDrive 发公开信,要求至少提供“关闭 AI 推荐”的选项,并在后台开放可审计的参数。
-
OverDrive:紧急回应“9 月更新会加入 ‘仅显示人工书单’ 开关”,并承诺 10 月发布算法白皮书。
-
行业媒体:将其视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分水岭事件”,讨论“AI 是否应写入《图书馆权利宣言》”。
一句话总结
Libby 的 AI 推荐功能原本想解决“书海找书难”,却因缺乏充分沟通、缺少关闭选项和透明度,引发读者和馆员对“算法取代人”与“数据隐私”的强烈反弹,成为近期图书馆界最大的舆情风暴。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