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开源AI的迅速发展,美国迅速开启了”ATOM计划”
发布时间:2025-08-07 16:21:04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7 次
面对中国在开源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势崛起,美国本周一正式启动名为"ATOM计划"的新战略,旨在重夺开源AI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中国开源AI模型的快速发展成为美国科技界的紧迫威胁。Hugging Face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通义千问"(Qwen)系列因性能强大且完全免费,正成为全球开发者的首选工具。
更令美国担忧的是,Artificial Analysis统计显示,全球性能最强的15个AI大模型中,仅有5个开源模型——而这5个均由中国AI企业开发。仅今年7月,阿里巴巴就发布了四个领先开源AI模型,同期美国开发者却未有任何同类成果问世。
该计划将建立一个总部位于美国的非营利性AI实验室,专注开发真正开放、供全球开发者自由使用和改进的AI模型。核心配置包括超过10,000块最先进GPU芯片,为大规模AI模型训练提供算力支撑。
计划已获得十余位行业领袖联署支持,包括知名科技投资人比尔·格利、Hugging Face首席执行官克莱蒙·德拉昂、斯坦福大学教授克里斯·曼宁等重量级人物。
ATOM计划发起人内森·兰伯特坦言:"美国若不迅速行动,将很快被甩在后面。"他指出,问题并非缺乏人才或技术,而是缺乏有效协调与资金支持。
分析人士认为,若ATOM计划执行不力,美国不仅将在开源AI领域持续落后,更可能丧失对全球AI技术发展方向的关键影响力,这将对其科技战略地位构成根本性挑战。
根据目前公开报道,美国确实已经紧急启动了一项名为 “ATOM计划” 的新国家战略,专门用于应对中国在开源人工智能(AI)领域的快速崛起,尤其是针对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Qwen)系列开源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势表现。
一、ATOM计划的核心内容
-
设立非营利AI实验室:该计划将建立一个总部位于美国的非营利性AI研究机构,目标是开发真正开放、全球开发者可自由使用和改进的AI模型。
-
超大规模算力投入:实验室计划配备超过10,000块最先进GPU芯片,以支撑大规模AI模型的训练与研发,相当于当前顶级科技公司AI项目的核心算力配置。
-
高额资金需求:据估算,仅GPU硬件投入就需要至少1亿美元。
-
顶尖行业领袖支持:该倡议已获得包括知名科技投资人比尔·格利、开源平台Hugging Face CEO克莱蒙·德拉昂、斯坦福大学教授克里斯·曼宁、英伟达研究总监、OpenAI首席战略官等多位重量级人物联署支持。
二、美国启动该计划的直接动因
-
“千问效应”引发警觉: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系列模型因其性能强大且完全免费,已成为全球AI开发者的首选,直接挑战了美国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
-
开源AI生态失衡:全球性能最强的15个AI大模型中,仅有5个为开源模型,且全部由中国企业开发。仅2025年7月,中国就发布了4个领先的开源AI模型,而美国同期未发布任何同类成果。
-
Meta战略收缩:Meta公司自Llama 3后未再推出有影响力的开源模型,且扎克伯格近期表示未来在开源问题上将“更加谨慎”,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开源AI生态的不确定性。
三、战略意义与潜在影响
-
不仅是技术竞争:这场围绕开源AI的较量已超越技术本身,演变为生态、理念与全球话语权的博弈。
-
美国战略补位:ATOM计划标志着美国正式试图补上“开源AI”这一关键战略拼图,以重塑其全球AI领导地位。
-
风险与警告:若该计划失败,美国不仅会在开源AI领域持续落后,还可能丧失对全球AI技术发展方向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美国此次高调启动“ATOM计划”,是一次针对中国开源AI崛起的直接战略回应,意图通过集中资源、资金和顶尖人才,重建其在全球开源AI领域的领导地位。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