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回应AI对出版商流量影响的质疑:整体点击数未变,然而分布模式在调整中
发布时间:2025-08-07 09:19:11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8 次
据谷歌最新发布的一篇博客文章,谷歌副总裁兼搜索主管利兹·里德(Liz Reid)否认了关于人工智能搜索功能和聊天机器人正在大幅扼杀出版商网站流量的说法。里德指出,谷歌搜索引擎到网站的总有机点击量同比“相对稳定”,并且平均点击质量略有提升。
谷歌的这一说法与大量第三方研究报告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报告通常指出总流量急剧下降。尽管谷歌并未公布具体数据来支持其结论,但其承认,用户流量正在“转移到不同的网站”,这导致“某些网站的流量减少,而其他网站的流量增加”。
谷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搜索结果页面直接回答更多问题,而现在,通过搜索结果顶部的“AI概览”功能和AI聊天机器人互动,这一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尽管谷歌否认此举正在显著重塑搜索格局,但其承认,用户寻找信息的首选渠道正在发生变化。
里德指出,用户越来越多地转向包含论坛、视频、播客和帖子等“真实声音和第一手观点”的网站。这一趋势并非始于人工智能时代。早在2022年,谷歌高管普拉巴卡尔·拉加万(Prabhakar Raghavan)就曾表示,TikTok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正在蚕食谷歌的核心搜索和地图产品,约40%的年轻人在寻找午餐地点时会直接使用这些平台。此外,亚马逊和Reddit等网站也分别成为购物和深入研究的首选。
谷歌在最新的博客文章中试图重新定义网站流量的价值,提出**“优质点击”**的概念。谷歌声称,它发送给网站的“优质点击”(即用户停留时间更长的点击)比一年前有所增加。当用户点击由AI概览提供的来源链接时,他们更有可能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因此这些点击的价值更高。谷歌还认为,AI概览为出版商提供了更多曝光机会,增加了网站获得点击的可能性。
然而,第三方数据似乎并不支持这一乐观观点。Similarweb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因新闻搜索而导致新闻网站点击量为零的次数已从2024年5月谷歌推出AI概览时的56%,增长至2025年5月的69%。
谷歌似乎也意识到出版商面临的挑战,并已推出相关产品,帮助他们通过小额支付或新闻通讯注册等非广告方式,将日益减少的流量变现。
总的来说,谷歌的辩护策略似乎是在强调“搜索尚未消亡,只是在进化”,并试图让出版商相信,尽管数据在变化,但谷歌仍然每天为网站带来“数十亿次点击”,并正努力提升点击质量,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流量格局。
谷歌与出版商之间的“流量之争”日趋白热化:一方面,谷歌高层在 2025-08-07 最新回应中坚称,从宏观统计看,“总有机点击量同比基本稳定,平均点击质量还有所提升”,因此否认 AI 搜索功能正在“扼杀”出版商流量;另一方面,多家第三方机构与出版商却拿出了截然相反的证据。
-
出版商侧的“流量失血”
• 皮尤研究中心与 Similarweb 连续跟踪发现:自 2024 年 5 月谷歌上线 AI 概览(AI Overviews)后,新闻类搜索中“无点击”比例由 56% 升至 69%,新闻网站自然搜索流量在一年内蒸发约 6 亿次访问。
• Immediate Media、纽约时报等个案显示,自然搜索占比 3 年下滑 7–8 个百分点,部分利基内容流量甚至被腰斩。
• 出版行业组织普遍报告 5–10% 的流量损失,并担忧随着 AI 概览覆盖更多查询,降幅会继续扩大。 -
谷歌侧的“稳定论”依据
• 谷歌搜索主管 Liz Reid 在 8 月 7 日的博客中强调:
– 整体外链点击并未显著下降;第三方报告多采用“有缺陷的方法或孤立案例”。
– AI 概览中的外链获得“更高质量”的点击——用户停留更久、跳出率更低。
• 谷歌同时承认“流量在重新分配”:用户越来越倾向去论坛(Reddit)、短视频(TikTok)、视频(YouTube)等渠道寻找答案,因此不同站点有得有失。 -
流量版图的重塑
• 赢家:维基百科、政府 .gov 站点在 AI 概览中的引用频率明显升高;Reddit、YouTube 也成为年轻人检索的起点。
• 输家:传统新闻出版商、旅游/健康/评测类垂直站点因“答案即所得”而被跳过。
• 商业模式连锁反应:出版商加速与 OpenAI、亚马逊、Perplexity 等签署内容授权或广告分成协议,以弥补搜索缺口。
结论
谷歌用“大盘稳定 + 质量提升”来反驳“AI 扼杀流量”的说法,但微观数据与出版商体感却呈现“结构性的此消彼长”。在 AI 摘要、对话式搜索等新技术的主导下,信息获取链条正被重新排序:用户更快得到答案,部分权威站点获得更高质量流量,而依赖传统 SEO、以“常青教程”和新闻详情页为生的出版商则面临持续失血。流量的总量或许没有锐减,但格局已然重塑。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