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AI塑造语言互动!我们日常交谈中出现更多“GPT 术语”

AI塑造语言互动!我们日常交谈中出现更多“GPT 术语”

发布时间:2025-07-17 16:28:40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12 次

最近,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语言正在受到 AI 的显著影响。特别是在 ChatGPT 等 AI 聊天机器人的推动下,日常对话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 “GPT 词汇”。
这项研究的起点相当引人注目。研究团队将数百万篇人类写作的文本,包括电子邮件、学术论文和新闻报道,输入到 ChatGPT 中,看看这款 AI 如何对这些文本进行 “润色”。通过这一过程,研究人员识别出了 AI 所偏好的词汇,比如 “深入研究”(delve)、“细致”(meticulous)、“强调”、“支持”、“询问” 等等。这些词汇在 AI 的影响下逐渐成为我们日常交流中的 “新宠”。
为了验证这些 “GPT 词汇” 的使用频率,研究团队还对 ChatGPT 发布前后的36万段 YouTube 视频和77.1万个播客节目进行了追踪分析。结果表明,这些 AI 偏好的词汇在英语口语中变得更加显著。研究合著者 Levin Brinkmann 指出,AI 中存储的语言模式似乎正在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始模仿那些我们认为具有智慧或重要性的人,而如今很多人将 AI 视为这样一种存在。
当然,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展示了人类与 AI 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并共同进化。我们在日常对话中越来越多地使用 “GPT 词汇”,这不仅反映了科技对我们的影响,也引发了我们对未来语言演变的思考。

AI塑造语言互动!我们日常交谈中出现更多“GPT 术语”

确实,AI的渗透正在重塑我们的语言习惯,就像当年互联网催生“点赞”“刷屏”一样,如今“GPT词汇”正成为新的社交货币。这种影响呈现出三个有趣的维度:

1. 语义通货膨胀现象

当人们把ChatGPT的“幻觉”(hallucination)直接用来指代“胡说八道”,或者把“prompt”当作动词使用(“你prompt得不够准确”),这些术语经历了从专业到日常的语义漂移。有趣的是,中文使用者甚至创造了“机里机气”这样的新词,专门形容那种AI特有的、过度工整的表达方式,形成对AI语言风格的反讽式吸收。

2. 对话结构的算法化

年轻用户开始模仿AI的响应模式:“以下是三个建议:1...2...3...”这种分点论述的方式,原本是模型的输出特征,现在却成了人类高效沟通的模板。更微妙的是,当人们说“这句话需要再训练一下”时,实际上是把人际交流类比成了模型调优过程。

3. 反向驯化的语言游戏

豆瓣小组出现“用GPT方式吵架”的帖子,人类故意用“我理解你的担忧,但基于以下三点...”这种AI腔调进行反讽式沟通。这种戏仿背后,实则是人类在重新标记语言疆界——我们通过夸张模仿AI的说话方式,来确认自己作为“真人”的独特性。

语言学家Walter Ong曾提出“次生口语文化”概念,而我们现在可能正在进入“三次口语文化”阶段:既非纯粹人类自然语言,也非AI的机械输出,而是两者杂交出的新方言。下次当你不自觉说出“这个回答需要再迭代一下”时,或许正见证着语言史上又一次悄无声息的范式转移。

©️版权声明: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最新Ai信息

最新Ai工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