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82个大模型在上海完成备案
发布时间:2025-07-10 13:59:25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9 次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透露,今年上海在垂类模型的落地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有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制造、金融、医疗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国家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基地建设。
据了解,上海市区之间协同发展,形成了高能级的产业载体,具体来说,徐汇的 “模速空间” 和浦东的 “模力社区” 正是这样的示范区。其中,“模速空间” 聚焦于模型生态,周边汇聚了超过500家 “AI+” 企业,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 “模力社区” 则专注于具身智能和垂类应用,吸引了近200家 AI 企业的入驻。
为了支持这一创新发展,上海还提供了全周期的融资支持。市政府通过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和市级人工智能母基金,引领并聚焦于算力和语料等要素,设立了功能性子基金,配合区级基金,形成了一套从 “种子期” 到 “成熟期” 的融资供给体系。
根据2025年7月10日的最新消息,上海市累计已有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这一成果是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
上海市通过实施“模塑申城”工程,聚焦“5+6”重点领域,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垂类模型加快落地。这些大模型主要应用于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国家AI示范应用基地。此外,上海还发布了多个行业领先的大模型,如“伏羲”气象大模型和“启明星”蛋白质设计模型。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