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新政发布:遏制 AI 生成的次级内容,维护原创者的真实作品!
发布时间:2025-07-10 11:58:37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10 次
YouTube 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政策更新,计划加强对 “非原创” 内容的打击。这项更新将特别针对那些容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 “垃圾内容”,例如大量生产的视频和重复性内容。为了保护平台的内容质量,YouTube 将在7月15日更新其合作伙伴计划(YPP)的盈利政策,明确哪些类型的内容能够获得创作者的收益。
虽然新的政策具体条款尚未公开,但 YouTube 的帮助文档指出,创作者一直以来都需要上传 “原创” 和 “真实” 的内容。此次更新旨在帮助创作者更好地理解当今 “非原创” 内容的标准。对此,一些创作者表示担忧,担心这会限制他们对某些视频类型的盈利能力,例如反应视频或剪辑视频。然而,YouTube 创意负责人 Rene Ritchie 表示,这次变动只是一项 “微小的更新”,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识别哪些内容是批量生产或重复的。
值得注意的是,Ritchie 提到,这类内容多年来都不符合盈利资格,因为观众往往将其视为垃圾内容。如今,随着 AI 技术的迅速发展,YouTube 上充斥着许多低质量的 AI 生成内容,比如利用文本转视频工具合成的带有 AI 语音的图片和视频。有些频道依靠 AI 音乐积累了数百万的订阅者,而一些虚假的 AI 生成视频则迅速吸引了数百万的观看量。
例如,之前一档在 YouTube 上爆红的真实犯罪系列节目,竟然完全是由 AI 生成的。此外,YouTube 首席执行官 Neal Mohan 的肖像也曾在该平台上被用作 AI 生成的网络钓鱼诈骗,尽管 YouTube 已经有工具可以举报深度伪造的视频。
尽管 YouTube 将这项更新称为 “微小的调整” 或 “澄清”,但允许这类内容的滋生及其创作者的盈利可能会损害 YouTube 的声誉和价值。因此,可以预见的是,YouTube 希望通过明确的政策来采取措施,禁止这些 AI 垃圾内容的创作者参与盈利计划。
YouTube 于 2025 年 7 月 15 日起更新其合作伙伴计划(YouTube Partner Program, YPP)的盈利政策,以打击 AI 生成的“垃圾内容”,保护创作者的真实创作。
政策更新的主要内容
-
明确“不真实”内容的定义:YouTube 将更严格地界定哪些内容属于“不真实”或“非原创”,包括批量生产、重复性强或缺乏真实性的内容。
-
禁止特定类型内容盈利:以下内容将被排除在盈利之外:
-
使用 AI 生成的视频,如深度伪造视频、AI 配音或合成音乐。
-
重复使用他人内容且未进行显著改造的视频。
-
仅通过简单编辑(如更改颜色、裁剪场景或应用滤镜)来伪装为新内容的视频。
-
-
强调创作者需增加价值:创作者必须在内容中加入有意义的评论、分析或个性化元素,才能符合盈利条件。
对创作者的影响
-
反应视频和剪辑视频:这类内容的盈利能力将受到限制,除非创作者能够提供独特的视角或深入的分析。
-
AI 创作者:完全依赖 AI 生成内容的创作者将无法盈利,除非他们能够证明其内容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
-
创作者需适应新规则:创作者需要在 7 月 15 日之前调整内容策略,以确保符合新政策的要求。
YouTube 的动机
-
维护平台声誉:AI 技术的普及导致大量低质量、误导性甚至虚假内容的出现,YouTube 需要通过明确政策来维护平台的声誉和价值。
-
支持真实创作者:YouTube 希望通过新政策鼓励创作者生产更具教育意义或娱乐性的原创内容。
-
应对法律和广告商压力:随着对 AI 生成内容的法律监管加强(如美国的《NO FAKES Act》),YouTube 也需要确保其平台上的内容符合法律要求。
总体来看,YouTube 的这一政策更新旨在提升平台内容的整体质量,保护观众免受误导性内容的影响,同时也为真正有创意的创作者提供更好的盈利机会。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