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的全球治理(如联合国AI伦理框架)如何推进?
发布时间:2025-04-21 12:23:56 | 责任编辑:吴卓 | 浏览量:41 次
AIGC的全球治理,尤其是联合国AI伦理框架的推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制定和推广伦理原则
-
明确AI价值观:将AI价值观与人权原则和联合国宪章对齐,确保AI发展支持人类尊严、平等和自由。例如,AI应减少歧视和隐私风险,通过融入公平性、透明性和问责制来实现。
-
开发伦理评估体系:从原则到指标,开发可量化的AI伦理评估体系,如“包容性指数”“透明度阈值”,对AI系统的透明性、问责制、包容性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为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
2.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
建立全球AI治理机构:考虑建立类似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或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全球AI治理机构,负责制定全球AI标准、监测合规情况并促进国际合作。例如,联合国秘书长曾提议设立一个类似IAEA的高级别小组来监督AI。
-
推动多边机制下的规则协调: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下,各国应围绕AI伦理、数据治理、算法透明度、跨境监管等关键议题达成共识。例如,202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安全、可靠和可信的人工智能系统》决议,强调技术伦理与风险管控。
-
构建三级治理网络:构建“全球-区域-国家”三级治理网络。在全球层面,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统一的AI伦理原则和标准;在区域层面,根据区域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治理政策和措施;在国家层面,结合本国国情,推动AI伦理治理的落地实施。
3. 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
-
制定政策和法规:各国政府应制定政策和法规,确保AI的透明性、问责制和公平性,同时保护隐私和防止歧视。例如,欧盟发布了全面的法律框架(欧盟AI法案),旨在确保安全、透明、可追溯、非歧视且环保的AI系统。
-
建立AI标准:制定统一的AI设计、开发和部署指南,涵盖数据隐私、算法透明度、安全性和偏见预防等方面。这些标准应由行业、学术界和监管机构共同制定,并定期更新,以确保全球AI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伦理合规性。
-
推动国际标准的融合:促进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AI标准的协调与融合,减少因标准差异导致的贸易壁垒和监管套利。
4. 促进多方参与和对话
-
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包括研究人员、行业领导者、民间社会组织、法律学者以及普通公民在内的各方意见。例如,2024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呼吁构建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的治理框架。
-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例如,联合国系统内的机构可以通过合作项目,共同探索AI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治理模式。
5. 提升能力建设和教育
-
开展能力建设项目: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AI伦理和技术治理方面的能力建设支持。例如,联合国系统可以通过培训、研讨会和在线课程等方式,帮助各国提升AI治理能力。
-
加强教育和培训:在教育体系中增加AI伦理和治理相关内容,培养具有伦理意识的AI专业人才。同时,为现有从业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适应AI技术的快速发展。
6. 监测和评估AI的影响
-
建立全球AI观测站:设立全球AI观测站(GAIO),负责标准化报告AI系统的特点、功能和特征,并评估其对现有标准的合规性。观测站应定期发布关于AI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分析关键问题、标准化努力和投资趋势。
-
建立不良事件和应用登记册:设立不良事件登记册和新、新兴及预期应用登记册,帮助政府和国际监管机构在新系统部署前关注潜在危害。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上一篇: AI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实时监控?
下一篇: AI能预测法律风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