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广汽人形机器人GoMate将在2026年实现量产 实现批量全球发售

广汽人形机器人GoMate将在2026年实现量产 实现批量全球发售

发布时间:2025-04-09 14:14:35 | 责任编辑:字母汇 | 浏览量:31 次

4月9日,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正式发布其第三代具身人形机器人GoMate。广汽机器人团队负责人透露,GoMate目前已在安防领域展开应用,执行巡检等任务,未来更将拓展至汽车生产线及后服务市场等领域。
对于为何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张爱民解释,新能源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和供应链上存在高度关联性,例如芯片、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技术可直接复用。同时,汽车生产车间和4S店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广汽集团希望借助智能机器人进一步深化其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将其现有的技术、供应链和品牌优势从汽车行业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
针对当前人形机器人面临的AI泛化能力不足、运动和操作能力有限、成本高昂以及缺乏成熟落地场景等挑战,广汽成立了专门的智能机器人团队,历经两年三个月的攻坚和两轮优化迭代,在运动、操作、大脑技术和硬件自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创新,最终打造出GoMate。
GoMate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创新的“轮足结合”构型设计。张爱民指出,这种设计使其效率更高,在平坦路面可采用节能的两轮模式,而在楼梯、草地和复杂人群等极端环境下,则切换至更稳定的四轮模式。
在“大脑”方面,广汽团队针对公共安全等特定场景对开源大模型进行了调优训练,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融合AI大模型和自动驾驶算法,赋予GoMate决策能力。其多模态感知技术实现了360度全景感知和厘米级盲区,助力更精细化的指令执行;强化学习算法则支持GoMate通过低成本数据快速迭代。
GoMate采用远程操控与视觉共享相结合的操作模式,操控者可随时随地指挥其完成复杂、高精度的任务。在运动控制方面,GoMate应用传统MPC和WBC全身控制算法,拥有38个自由度,可在复杂地形中稳定行走。其自研驱动器体积仅硬币大小,重量50克,却能提供20A的持续电流输出。
另一亮点是GoMate配备的灵巧手,自重不足500克,承重却达1.5千克。其指尖和指根采用刚柔结合的仿生结构,兼顾高负载和高柔顺性,能抓握各种材质的物品。“我们所有核心功能部件全部自研,且关键指标具备较强竞争力,”张爱民强调。
GoMate并非实验品,广汽集团已制定明确的量产计划:今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全球发售,GoMate整机在不同行业进行示范应用,2026年完成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大至大规模量产。

广汽人形机器人GoMate将在2026年实现量产 实现批量全球发售

广汽集团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 GoMate 预计将于 2026年实现量产并全球批量发售,标志着中国车企在机器人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与分析:


1. GoMate核心参数与定位

  • 形态与功能
    • 身高约 165cm,重量 55kg,具备 双足行走、抓取搬运、语音交互 等能力。
    • 目标场景:家庭服务(如清洁、陪伴)、工业生产(物流分拣、设备巡检)及商业应用(导购、接待)。
  • 技术亮点
    • AI大脑:搭载广汽自研多模态大模型,支持自然语言理解、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
    • 灵活运动:采用仿生关节设计,最高行走速度 5km/h,可负重 15kg
    • 安全交互:配备 3D视觉+力控传感器,避免碰撞或误伤人类。

2. 量产计划与市场策略

  • 时间表
    • 2024年:完成实验室原型机测试。
    • 2025年:小规模试产,优化成本与可靠性。
    • 2026年:正式量产,同步推向 中国、东南亚、欧洲 市场。
  • 定价策略
    • 预计 家用版售价2万-3万美元(约14万-21万元人民币),工业版价格更高。
    • 广汽或推出 租赁模式,降低企业采购门槛。

3. 行业竞争与广汽优势

  • 竞品对比
    • 特斯拉Optimus:聚焦工业场景,但量产进度屡次延迟(最新计划2025年试产)。
    • 小米CyberOne:技术展示为主,尚未公布量产时间。
    • 优必选Walker X:已商用但价格高昂(约20万美元)。
  • 广汽差异化
    • 汽车制造经验:移植整车供应链管理能力,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
    • 场景落地优势:可优先应用于广汽自有工厂,验证稳定性后再推向市场。

4. 挑战与风险

  • 技术成熟度:双足机器人的 动态平衡、复杂环境适应能力 仍需验证。
  • 市场需求:家庭场景是否愿意接受高价机器人仍是未知数。
  • 政策与伦理:全球对人形机器人的 数据安全、行为规范 监管尚未完善。

5. 未来展望

若GoMate如期量产,广汽将成为 全球首批实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车企,进一步推动“汽车+机器人”协同生态。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 成本控制、场景实用性用户体验,值得持续关注。

(注:以上信息基于广汽官方披露及行业分析,具体参数以最终发布为准。)

©️版权声明: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最新Ai信息

最新Ai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