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
发布时间:2024-12-05 11:29:33 · 责任编辑:字母汇 · 浏览量:1,240 次
11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24(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各领域创新产品百花齐放
《报告》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和产品数量迅速增加,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更加全面。我国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我国百花齐放。截至2024年7月,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和差异化体验。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正在我国加速落地。从智能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从机器翻译到智能医疗诊断,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各类人工智能产品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极大提高了用户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日趋广泛,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报告》显示,各行各业正在积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化升级浪潮。一是各领域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降本增效。例如,海淀区政府利用政务大模型,将查找数据、指标计算等场景所需的3天工作时长降低到1分钟,把图标绘制、报告撰写等场景所需的5天工作时长降低到30分钟。二是多模态能力拓展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边界。自动驾驶是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也是多模态大模型的典型应用场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已广泛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应用示范。萝卜快跑的第六代车辆搭载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结合点云和视觉的多模态融合,能够更精确地检测和理解复杂环境中的障碍物,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深层理解和联动,更有利于将自动驾驶服务扩展到跨区通行、跨江通行、机场高速通行等多种场景。三是智能体成为连接用户与各类服务的新桥梁。在政务服务领域,中卫慧通利用基层政务智能体帮助村民们解答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已覆盖6000多个村庄,约3万名基层政务工作人员用大模型服务超千万居民,实现对居民需求的快速精准反馈处理。在企业运营领域,比亚迪等企业将智能体应用于销售、售后领域,为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咨询服务,其销售线索转化率提升了119%。
生成式人工智能区域特征鲜明,发达地区成为产业领头羊
《报告》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的地域分布与当地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相关性。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充分发挥在融资机会、专业人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当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中的产品备案属地可以发现,截至2024年11月,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产品数量占比分别达到31.1%、27.2%和11.7%。
下载查看地址:
https://www.cnnic.net.cn/NMediaFile/2024/1201/MAIN1733032055416LSMD8GEQ7K.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