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CTO:押注多模态AI协作,打造模型工厂加速智能体落地
发布时间:2025-03-31 14:05:06 | 责任编辑:字母汇 | 浏览量:20 次
在联想集团2025/26财年誓师大会上,首席技术官Tolga Kurtoglu强调,当前AI应用仍处于快速迭代的技术演示阶段,远未真正释放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成熟能力。他指出,未来AI发展的关键在于将技术转化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构建联想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Kurtoglu描绘了未来以用户为中心的AI图景:它将不再受限于单一模型、芯片、设备或形态,而是由端侧、云端、边缘等多种模型和智能体协同运作,无缝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这种强大能力与简约体验的融合才是AI的真正价值所在。
为实现这一愿景,Kurtoglu详细阐述了联想的技术路线:
首先,联想将建立模型工厂,通过专业的全球工程师团队,将新模型的部署时间从数月缩短至数周,快速完成模型优化并交付给研发团队,确保联想在最新模型应用上的领先地位。
其次,联想将采用先进的模型编排技术,实现模型选择的自动化。该编排器能智能拆解用户查询或任务,并调用最适合的模型(无论位于设备端、服务器还是云端)。例如,“联想小天”未来将能自动判断查询的隐私需求,并将任务分配给最合适的模型网络,在提升信息获取效率的同时简化用户体验。
最后,上述能力将通过联想智能体开发框架加速AI智能体的部署。该框架提供通用和专用基础构件,使研发团队无需从零开始,即可快速连接、调整并构建满足各种客户需求的智能体,包括安全、自我学习、多智能体协作和任务管理等核心能力。
Kurtoglu总结道,凭借模型工厂带来的快速模型部署能力、领先的模型编排技术以及智能体开发框架,联想将具备向用户交付超级AI智能体的强大能力。

在2025/26财年誓师大会上,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Tolga Kurtoglu公布了公司的AI战略核心——押注多模态AI协作,打造“模型工厂”以加速超级AI智能体的落地。这一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将AI能力转化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推动联想在AI领域的差异化竞争。
1. 多模态AI协作:打破单一模型局限
Kurtoglu强调,未来的AI将不再是单一模型、芯片或设备的孤立应用,而是多模型、多智能体的协同网络,涵盖端侧、云端和边缘计算,以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
- 端-边-云协同:AI任务将根据需求动态分配,例如,隐私敏感任务在本地设备(端侧)处理,复杂计算则交由云端或边缘节点优化。
- 模型编排自动化:联想的“模型编排器”能自动拆解用户查询,并调用最适合的模型(如公有云、私有模型或本地AI),无需用户手动干预。
2. 模型工厂:将AI部署时间从数月缩短至数周
当前AI模型的优化与部署通常耗时数月,而联想计划通过模型工厂大幅提升效率:
- 全球工程师团队协作:专注于快速优化万亿参数级大模型,确保联想生态能迅速集成最新AI成果。
- 加速行业落地:例如,联想的“小天”智能助手未来可自动判断查询的隐私级别,并智能分配计算资源。
3. 超级AI智能体开发框架
联想将推出智能体开发框架,使研发团队无需从零构建AI应用,而是基于预制模块快速组合:
- 通用基础构件(如安全、多智能体协作)
- 专用基础构件(针对企业或垂直场景定制)
这一框架可降低开发门槛,推动AI在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4.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挑战现有AI格局:联想的模型工厂若成功,可能改变行业依赖少数通用大模型的现状,推动更灵活的AI部署模式。
- 人机协作趋势:Kurtoglu认为,AI不会完全取代人类,而是增强效率,例如通过工具(如智能写作、设计AI)提升生产力。
联想此次战略的落地,标志着AI技术正从“技术演示”迈向“用户价值驱动”的新阶段。随着模型工厂的建成,联想或将成为AI智能体商业化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