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的“瞰海”AI海洋大模型问世!能够在600米深度进行精确的10天海洋预测
发布时间:2025-11-07 10:22:16 | 责任编辑:张毅 | 浏览量:5 次
11月6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在厦门正式发布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端到端人工智能海洋大模型——“瞰海”。该模型首次实现从卫星遥感观测到海洋三维环境预测的全链路闭环,不仅能实时重构当前海况,更可精准预演未来10天内海表至600米深度的温度、盐度、密度与流场变化,为海洋科研、防灾减灾与生态治理提供前所未有的“数字海洋镜像”。
“瞰海”的核心突破在于其端到端智能推演架构。传统海洋预测依赖物理模型与人工经验,周期长、精度受限;而“瞰海”直接以海量卫星遥感数据为输入,通过深度学习自动学习海洋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跳过中间繁琐建模步骤,实现“观测即预测”。这意味着,当一颗海洋卫星掠过南海上空,AI可在数小时内输出该区域未来10天的三维动态变化图谱——精度远超现有方法,响应速度提升数倍。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海洋观测体系的厚积薄发。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领衔的团队推动下,项目自2022年启动,深度融合我国自主海洋卫星(如海洋一号、海洋二号系列)与国际卫星数据,构建起覆盖全球、高频次、多维度的训练数据集。经过二十余年发展,中国已建成全球领先的海洋卫星观测网络,遥感数据占全球海洋观测总量的70%以上,为“瞰海”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底座。
“瞰海”不仅是一项科研突破,更是应对气候变化与海洋灾害的关键基础设施。未来,它可实时预警赤潮、海温异常、强流变化等风险,助力渔业避险、海上风电运维、远洋航行规划,甚至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高精度边界条件。
小编认为,“瞰海”的发布标志着AI正从消费、制造等领域,向地球系统科学纵深渗透。当大模型不仅能理解人类语言,还能读懂海洋的“脉搏”,我们对这颗蓝色星球的认知,将真正迈入智能预测时代。而这一次,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