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起AI提示词版权争议裁决:提示词无作品原创性
发布时间:2025-11-07 09:48:42 | 责任编辑:张毅 | 浏览量:8 次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 输出的内容的法律属性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输入端的提示词问题逐渐被重视。近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涉及 AI 提示词的著作权侵权案作出了一审判决,成为该领域的首例案例。
案件的原告是一家美术创作公司,因其在2022年创作的六组提示词而起诉两名被告。原告的提示词内容涵盖了画作的艺术风格、主体元素和材质细节等,诸如 “新艺术风格插图 —— 巨型海蓝宝石冥河水母” 和 “华丽的镶金木制相框” 等。这些提示词用于在 Midjourney 平台上生成艺术作品,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然而,被告的作品与原告生成的画作高度相似,原告认为这侵犯了其对提示词的著作权,并要求停止侵权及赔偿。
被告则辩称,提示词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其行为不构成侵权,并表示原告在使用 Midjourney 时已放弃相关权益,认为其行为符合合理使用范围。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涉案的六组提示词只是简单的指令或描述,缺乏必要的独创性。提示词的结构仅为基本要素的罗列,并未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化创作和独特的艺术判断。法院指出,提示词虽然传达了一定的创作意图,但并不具备著作权法所要求的作品特性,因此原告对提示词不享有著作权,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这一判决为 AI 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考,也为后续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划重点:
🌟 原告为美术创作公司,因提示词生成的作品起诉被告侵犯著作权。
📝 被告辩称提示词不受著作权保护,且符合合理使用范围。
⚖️ 法院裁定提示词缺乏独创性,原告不享有著作权,驳回诉讼请求。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