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智能体协作下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与“链上防火墙”在数字资产安全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10-11 15:22:51 | 责任编辑:张毅 | 浏览量:5 次
作者简介:汪德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学博士、九三学社社员、正高级工程师;时空码发明者,《身份危机》与《数字身份》专著作者;曾在ORACLE、VISA、IBM等企业部门负责总体设计、产品开发;2011年归国创立通付盾公司,担任董事长兼CEO。
引言
今年的Token2049恰逢十一假期,逛展之余也有了更多思索沉淀的时间。会展火爆一如往年,作为一名有着深厚安全基因的从业者,为市场繁荣感到欣喜,也还是会被层出不穷的安全事件影响,思考如何构筑更安全、更稳健的行业未来。这份思考既来自展会见闻,也源于团队在人工智能与数字资产一线的实践与探索。遂成此文,谨供诸位参考探讨。
“国家级黑客”:数字资产安全新战场
根据区块链取证公司Elliptic的分析,自2017年以来,以Lazarus集团为代表的黑客组织累计窃取的加密货币总额已超过60亿美元,其中仅2025年就已盗取超过2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这些非法所得被联合国及多家情报机构证实,已成为朝鲜核武器与弹道导弹研发计划的重要资金来源。面对专业化、体系化且资金驱动的威胁,传统基于特征码和规则库的静态防御体系已力不从心。一场由人工智能与智能体技术驱动的安全范式革命,正悄然重塑数字资产的防御边界。
当前数字资产安全形势已发生根本性演变,威胁的规模、主体与影响均已超越传统网络安全范畴,上升至国家级对抗层面。威胁主体已从散兵游勇的犯罪团伙,升级为由国家力量支持的专业黑客组织。以朝鲜Lazarus集团为代表的“国家级黑客”,其攻击活动具有明确的战略目的:窃取数字资产以填补军费,特别是核武器与弹道导弹研发。其攻击手法高度系统化,从伪造高薪IT职位进行社会工程学渗透,到利用硬件钱包漏洞直接提取密钥,形成了完整的攻击链条。
这一态势催生了数字资产领域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概念。与传统网络安全中的APT相比,数字资产领域的APT具有三个更严峻的特征:其一,利害关系更直接,攻击目标直接锁定可即时转移的巨额金融资产,攻击“投产比”极高;其二,攻击链条更短平,一旦私钥失守或合约被攻破,资产瞬间流失,响应时间窗口极短;其三,攻击手法高度定制化,专门针对高净值个人、企业高管进行长期、精准的社会工程学攻击,深度融合人性弱点与技术漏洞。
AI驱动的安全范式变革
面对如此进化后的APT,防御范式必须革新。人工智能与智能体技术之所以成为必然选择,源于其底层逻辑在以下几方面与数字资产世界特性的深刻契合:
n 数据透明的世界是AI的最佳战场:数字资产世界的活动本质上是全球性且数据透明的——所有链上交易、地址关联、行为序列都是可追溯、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这为AI,尤其是机器学习和图神经网络,提供了绝佳的训练场与应用场景。AI能够在此海量数据中,完成人力无法企及的模式挖掘与关联分析。
n 从“规则驱动”到“行为驱动”的范式转移:传统防火墙依赖于已知漏洞特征,是一种静态的“规则驱动”防御。而AI模型能够通过学习正常与恶意行为的模式,发现从未见过的、高度伪装的攻击手法,从而实现“行为驱动”的动态防御。这种能力使其能有效应对社会工程学和零日漏洞利用等传统规则库难以覆盖的威胁。
n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测”的能力跨越:APT攻击的短平快特性要求防御体系必须具备事前干预能力。AI能够通过分析海量链上数据为每个地址建立“行为基线”,从而在黑客发起异常转账的瞬间识别并告警,实现从“事后追溯”到“事中阻断”乃至“事前预测”的跨越。这种主动预测能力,是应对国家级APT的关键。
“智能体军团”:数字资产安全新边界
在实践中,AI与智能体技术有能力从个人到国家、从技术到运营形成立体化防护体系,构建数字资产领域的“智能体军团”。
在个人层面,AI智能体扮演着“数字保镖”的角色。它能7x24小时监控钱包活动,在用户误点钓鱼链接并尝试授权时,实时分析合约风险并强制中断操作;当发现异常登录时,能自动触发延迟交易或多因子认证。
在企业层面,AI系统充当“风控官”。对于交易所,它能实时分析充提款模式,自动识别并与已知黑客地址关联的可疑账户,在洗钱完成前进行冻结。同时,AI驱动的漏洞扫描工具能持续对平台智能合约进行自动化审计,其速度和广度远超人工。
在更高层面,智能体技术正在构建一道无形的“AI追踪网”。利用AI的图计算能力,能够自动绘制黑客组织的资金流向图,穿透混币器和跨链桥的层层伪装,将数以亿计的被盗资金与最终的出金地址关联起来,为全球协同打击提供精准情报。此外,基于AI构建的“智能体军团”可实现情报融合与协同防御,当某个节点发现新型攻击手法时,其威胁情报可瞬间同步至全网,实现“一处发现,全网免疫”。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数字资产安全防线将不能再依赖于单一技术或产品,而是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生态系统。通过InterAgent等框架,不同功能的安全智能体(如威胁检测Agent、漏洞审计Agent、链上追踪Agent)能够基于标准化协议进行协同作战。每个智能体拥有独立的数字身份,在智能合约的调度下,实现任务拆解、动态协作与自动化响应,将安全能力从分散的、手动的、滞后的模式,升级为统一的、自动的、实时的安全核心能力。
从理论到实践——“链上防火墙”构筑指南
以AI技术为核心的“链上防火墙”是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协同构建的主动防御体系,实现对数字资产的全天候保护。
链上防火墙的核心能力首先体现在主动预测与实时监控。监控智能体通过持续分析区块链内存池中的待处理交易,并结合图神经网络对交易模式进行实时计算,系统能够在黑客攻击被区块链确认前的关键窗口期识别恶意意图。无论是识别与已知黑客地址的关联交易,还是检测新型的洗钱模式,AI模型都能通过行为分析而非固定规则,实现精准威胁感知。
在攻击发生时,链上防火墙的阻断智能体能够展现出毫秒级实时阻断的关键价值。基于深度学习的攻击检测模型,能够对识别出的高风险交易自动触发阻断机制,在资产转移完成前进行干预。这种能力特别适用于应对DeFi协议攻击、勒索软件资金转移等需要快速响应的威胁场景,将传统“事后追溯”转变为“事中阻断”。这套以AI为引擎的链上防火墙,本质上构建了一个能够持续学习、自主进化的数字免疫系统。它将安全防护从被动的漏洞修补,升级为主动的风险干预,从单一的技术防护,扩展为覆盖“预测-防护-检测-响应”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为数字资产在区块链这个“黑暗森林”中建立了可信任的安全边界。
在国家级黑客组织已将数字资产作为战略目标的今天,防御体系的进化速度决定了安全边界的稳固程度。人工智能与智能体技术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应对数字资产领域APT威胁的战略必需。它们正在重新定义安全的边界——从代码到行为,从个人到国家,从被动到主动。唯有拥抱这场智能体驱动的安全革命,才能在数字经济时代构筑起一道坚实而智能的新防线。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