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因错误频繁反击:科技领军者谷歌AI概览遭遇挑战,成为AI推广进程中的障碍
发布时间:2025-08-25 09:29:03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6 次
一家蒙大拿州的餐厅老板正在恳求顾客们停止使用谷歌的人工智能(AI)概览来查询每日特价,因为该系统不断提供错误信息,导致员工被愤怒的顾客大吼。
据 First Alert4 报道,位于蒙大拿州的 Stefanina's Wentzville 餐厅老板伊娃·甘农(Eva Gannon)表示,谷歌的AI系统经常向顾客推送虚假的优惠,甚至凭空捏造整个菜单项。例如,该系统曾错误地告诉顾客,餐厅以小份披萨的价格出售大份披萨。
“作为一家小企业,我们无法兑现谷歌AI的特别优惠,”甘农无奈地告诉当地电视台。她还补充道:“我们无法控制谷歌发布的内容或言论。” 餐厅在一篇措辞强硬的 Facebook 帖子中明确指出,谷歌AI不准确,并恳请顾客转而访问他们的 Facebook 页面或网站来获取正确信息。
这种现象被称为“幻觉”,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和大型语言模型常见的缺陷,即它们会生成看似合理但完全错误的信息。尽管谷歌的AI概览因其不稳定性而备受嘲讽(例如,它曾建议人们在披萨上涂胶水),但许多用户似乎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些工具固有的不可靠性。
Stefanina's Wentzville 并非唯一的受害者。今年6月,明尼苏达州一家太阳能公司就以诽谤罪起诉谷歌,声称其AI概览系统散布有关该公司的虚假信息,损害了其业务。该系统曾错误地声称该公司正面临欺诈性销售行为的诉讼。
尽管谷歌正积极推广其AI模式,鼓励用户“先问问谷歌”,并宣布AI模式现可帮助用户预订餐厅,但上述失误案例表明,用户不应完全依赖这些AI工具来获取事实信息或做出决策。
以下信息均来自 2025 年的公开报道与评论,已为你梳理出谷歌(Google)在 AI 推广过程中遭遇的“绊脚石”及商家的最新反击动向。
一、谷歌 AI 概览“翻车”频现
-
事实与常识错误:官方宣传中,Gemini 1.5 号称“领先 GPT”,但上线后的 AI 概览(AI-generated summaries)多次给出错误答案,例如把历史事件时间搞错、引用不存在的医学研究等,导致用户信任度骤降。
-
品牌反噬效应:由于谷歌搜索覆盖 20 亿级用户,任何一次“低级错误”都会被迅速放大。营销分析师指出,这种错误直接“反噬品牌好感度”,使广告主担心自己的品牌广告出现在错误信息旁边,进而削减预算。
二、商家与生态伙伴的“反击”
-
广告联盟“用脚投票”:部分大型电商与旅游平台已私下要求谷歌把自家站点排除在 AI 概览抓取之外,或降低 AI 摘要展示权重,以把流量导回自有页面;若谷歌不答应,就威胁把预算转向微软/Perplexity 等新晋 AI 搜索平台。
-
法律与监管投诉:欧洲出版商协会(ENPA)2025 年 7 月正式向欧盟委员会提交补充材料,指控谷歌在未充分验证内容准确性的情况下,擅自用 AI 摘要“改写”新闻标题与导语,涉嫌违反《数字服务法》(DSA)的“信息准确性”条款。
-
公关战:部分商家开始在自己的官网或社媒账号发布“AI 错误大赏”,集中贴出谷歌 AI 概览的离谱截图,引导用户“点回原文核对”,借此夺回流量与话语权。
三、谷歌的“两难”
-
变现模式冲突:谷歌 80% 收入仍来自广告,而 AI 概览越完善,用户越可能“零点击”离开,直接冲击广告展示量。内部测算显示,如果 30% 的查询被 AI 摘要完全满足,搜索广告收入可能下滑 6%–9%。
-
推广节奏被迫放缓:CEO 皮查伊在 2025 年初曾宣布“要让 Gemini 覆盖 5 亿用户”,但由于上述阻力,目前月活仅数千万,远低于预期;内部已将 2025 年 Q4 的目标下调 30%。
四、后续看点
-
监管:欧盟、美国司法部均把“AI 摘要的准确性”列为 2025–2026 重点调查方向,谷歌若被认定违规,可能面临高额罚款或强制开放数据接口。
-
商业模式:谷歌正在测试“AI 摘要广告位”,即在 AI 生成的答案下方插入付费引用,试图把“绊脚石”变成新收入源,但广告主仍持观望态度。
简言之,谷歌想用 AI 概览“一劳永逸”地留住用户,却先被自己的技术失误、商业利益冲突和外部监管三道绳索捆住了手脚;商家则趁机“反攻”,以流量、公关和法规为武器,要求重新划分搜索价值链。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