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灵AI推出”灵动画布”创意平台 多图参考工具实现重大进步
发布时间:2025-07-28 12:28:19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14 次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生成式AI应用元年"论坛上,快手旗下的可灵AI宣布了两项重要进展:推出全新创意工作台"灵动画布",以及对核心功能"多图参考"进行重磅升级。同时公布的用户数据显示,可灵AI的全球创作者数量已突破4500万大关。
新发布的"灵动画布"是一个集成化的创作平台,融合了无限可视化空间、智能创作辅助与多人实时协作三大核心功能。这一工作台为创作者提供了从构思到完成的一站式创作体验,标志着可灵AI从单一工具向综合创作平台的转型。
在技术升级方面,可灵AI对"多图参考"功能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后的功能在角色一致性、主体连贯性和场景统一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同时在动态质量和画风保持能力上也有明显改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版本增加了局部内容或特定区域参考能力,使创作者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生成内容的细节表现。
可灵AI产品及运营负责人李杨在会上披露了平台的最新运营数据。自产品发布以来,可灵AI已完成累计30余次迭代升级,生成的视频总量超过2亿个,图片生成量更是达到4亿张的惊人规模。这些数字反映了用户对AI生成内容的强烈需求和平台技术能力的快速提升。
商业化进展方面,可灵AI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李杨透露,自今年4月"可灵2.0"版本发布以来,平台服务的B端商家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两万家企业客户及开发者通过API接口接入可灵AI的服务,业务覆盖范围扩展至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可灵AI正在从消费级应用向企业级服务快速扩展。4500万全球创作者的用户基础为其商业化提供了坚实支撑,而API接口的广泛接入则显示出其技术能力已获得市场认可。特别是在"可灵2.0"发布后B端业务的爆发式增长,预示着AI生成内容正在从个人娱乐工具转向商业生产力工具。
"灵动画布"的推出体现了可灵AI对创作流程的深度思考。无限可视化空间解决了传统创作工具的画布限制问题,智能创作辅助降低了内容生成的技术门槛,而多人实时协作功能则满足了团队创作的实际需求。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有望进一步巩固可灵AI在AI生成内容领域的竞争优势。
从行业角度来看,可灵AI的快速发展反映了生成式AI应用的成熟化趋势。30余次的密集迭代升级表明技术仍在快速演进,而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则证实了市场对这类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特别是企业级市场的快速增长,标志着AI生成内容正在从概念验证阶段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
随着"灵动画布"的正式推出和"多图参考"功能的全面升级,可灵AI在产品能力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4500万用户规模和覆盖149个国家地区的全球化布局,为其在激烈的AI生成内容市场竞争中奠定了有利地位。
7 月 27 日,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生成式 AI 应用元年”论坛上,快手可灵 AI 正式发布全新创意工作台 “灵动画布”,并对其 “多图参考” 功能进行了重磅升级。
1. 灵动画布:一站式创意工作台
“灵动画布”集成了以下三大核心能力,为创作者提供了一站式的创作体验:
-
无限可视化空间:用户可以在画布上自由构思,展开无限创意。
-
智能创作辅助:通过 AI 技术降低操作门槛,提升创作效率。
-
多人实时协作:支持最多 5 人同时在线协作,素材共享、实时联动,一键导出,打造流畅的创作闭环。
2. 多图参考功能:重大升级
升级后的“多图参考”功能在以下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
一致性增强:在角色、主体和场景的一致性控制上更加精准,生成内容在角色特征、主体关系、场景还原等方面更加连贯。
-
动态质量提升:动态生成质量更加稳定,减少了画面跳戏和动作不自然的问题。
-
画风保持:能够更好地保持参考图片的画风,确保生成内容的风格统一。
-
局部参考能力:新增支持用户仅参考图片的局部内容或特定区域,进一步提升创作灵活性与精准度。用户可上传 1-4 张参考图,框选需要的元素(如人物、动物、物品、场景等),输入提示词描述互动,即可生成融合这些元素的视频。
3. 用户数据与市场表现
-
全球用户规模:可灵 AI 全球创作者数量已突破 4500 万。
-
内容生成量:产品自发布以来累计迭代升级 30 余次,生成的视频和图片总量分别超过 2 亿个 和 4 亿张。
-
B 端市场拓展:自今年 4 月“可灵 2.0”发布以来,服务的 B 端商家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2 万家 企业客户及开发者接入可灵 AI 的 API 接口,服务覆盖全球 149 个国家和地区。
此次发布标志着可灵 AI 在生成式 AI 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有望为创作者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创作体验,推动内容创作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