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er.ai 破产引发警报:人工智能行业是否步入寒冬?
发布时间:2025-05-22 10:26:19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8 次
曾被誉为“像订披萨一样简单”开发应用程序的英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Builder.ai 近日宣告破产,引发行业震动。这家曾获得微软、软银等巨头超过4.5亿美元投资、估值一度超过10亿美元的明星企业,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倒下,令人唏嘘。
据报道,一家投资公司从 Builder.ai 账户中扣押了3700万美元,导致其仅剩500万美元运营资金,触发优先贷款机构的违约决定。捉襟见肘的现金流迫使首席执行官 Manpreet Ratia 关闭公司并申请破产。Ratia 向《金融时报》坦言,公司“无法从历史挑战和过去的决策中恢复过来”,并透露其在美国和英国的账户一度“一分不剩”。
值得注意的是,Ratia 今年3月才接替了 Builder.ai 的前任领导人 Sachin Dev Duggal。报道称,Duggal 在任期间耗尽了公司日益减少的资金,并留下了数亿美元的债务。此外,Duggal 还身陷印度当局的洗钱调查,尽管他本人否认指控并声称自己只是证人。《金融时报》还指出,Duggal 严重依赖一位与其私交甚密的审计师的服务,这为 Builder.ai 的财务状况埋下了隐患。
目前尚不清楚是何因素直接导致了 Viola Credit 对 Builder.ai 贷款的扣押,但外界普遍猜测,此举或与其预见到 Builder.ai 的财务危机有关。
Builder.ai 的破产无疑给过热的人工智能行业敲响了警钟。尽管去年人工智能公司占据了美国初创企业融资总额的40%,但绝大多数公司尚未实现盈利。许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难以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一些公司甚至被指控误导投资者,虚报其人工智能技术的盈利能力。例如,Ratia 上任后,Builder.ai 将其2024年下半年的收入预期大幅下调了25%。更早之前,该公司还曾被曝出试图将人工软件冒充为人工智能。
面对成本飙升和“幻觉”频发的挑战,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公司的耐心正在逐渐消失,而 Builder.ai 的案例或将成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预示着行业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行业并未进入寒冬,Builder.ai 破产只是个例,以下是具体分析:
Builder.ai 破产原因
-
财务治理问题:自2023年7月以来,公司没有首席财务官,依赖与创始人有长期关联的审计师,其子公司还快速更换多家小型审计事务所,引发利益冲突担忧。此外,公司还被曝出虚报销售额,曾多次将销售额虚报超过20%。
-
领导层动荡:创始人 Sachin Dev Duggal 在2025年2月辞去CEO职务,随后又辞去了公司英国实体的董事职务,打断了董事会的连续性。而新任首席执行官 Manpreet Ratia 在上任后不久就面临公司破产的局面。
-
运营挑战:公司过度依赖未经审查的中东分销渠道,导致过早确认收入,同时烧钱速度超过了可持续增长。此外,其平台曾被指高度依赖人工工程师,而非真正的自动化开发。
-
市场定位困境:随着主要供应商日益将 AI 融入其低代码平台,Builder.ai 的独立价值主张在竞争格局中失去了独特吸引力。
人工智能行业现状
-
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人工智能行业仍在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全球低代码开发平台市场2024年估值达287.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73.9亿美元,到2032年将增长至2644亿美元。此外,AI代码工具领域在2024年估值6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57亿美元。
-
投资热度依然较高:尽管Builder.ai破产,但仍有大量资金涌入人工智能领域。例如,成立仅三年、融资近9亿美元的Perplexity,正利用部分风投资金收购陷入困境初创企业或雇佣其员工。
-
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进步,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例如,美图与阿里巴巴签署2.5亿美元可转债协议,双方将在电商、模型开发、云服务等领域加深合作。
Builder.ai 破产对行业的影响
-
警示作用:Builder.ai的破产为人工智能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创业者和投资者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财务治理、市场定位和可持续发展。
-
投资更加谨慎:未来风险投资人在投资人工智能公司时,可能会更加注重审计质量、透明的收入确认和有经验的领导团队。
-
行业整合加速:预计市场将通过并购在中等规模平台之间进行整合,同时软件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之间将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