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ChatGPT访问次数飙升至47.86亿,首度领先X平台
发布时间:2025-05-06 11:51:00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1 次
根据权威数据分析平台 Similarweb 最新发布的2025年4月网站流量报告,OpenAI 旗下的人工智能聊天工具 ChatGPT 在全球范围内的访问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总计达到47.86亿次,首次超过社交媒体平台 X 的40.28亿次。这一里程碑不仅凸显了 ChatGPT 的迅猛增长势头,也标志着生成式 AI 工具在全球用户中的普及度正在快速攀升。
ChatGPT 流量持续攀升,展现“工作性”特征
Similarweb 数据显示,ChatGPT 的访问量在2025年初以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从1月的流量未超 X,到2月偶尔领先,再到3月仅在周末稍逊一筹,ChatGPT 在4月几乎全面超越 X,日均访问量高达1.71亿次,相较 X 的1.44亿次高出约18.8%。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 的流量表现出明显的“工作性”特征:工作日访问量接近2亿次,而周末则回落至1.3亿次,反映出其作为生产力工具在专业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这一增长趋势与 ChatGPT 在功能上的持续迭代密不可分。2024年下半年的多项更新,包括 GPT-4o 多模态模型的推出、高级语音模式的引入以及 o1模型系列的发布,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吸引了更多用户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小编 分析认为,这些技术进步是 ChatGPT 流量激增的核心驱动力。
全球用户热捧,AI 工具普及度再上新台阶
ChatGPT 的用户基础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大。根据 OpenAI 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2月,ChatGPT 的 周活跃用户已达4亿,其中1.75亿 通过移动端访问,显示出移动应用的强劲增长势头。尤其在2024年5月 GPT-4o 图像生成功能发布后,ChatGPT 在短短一小时内新增100万用户,足见其病毒式传播的潜力。
从地域分布来看,美国以14.2% 的流量占比位居榜首,其次是印度(9.7%)、巴西(4.6%)和英国(3.9%)。这种全球化的用户分布表明,ChatGPT 不仅在技术发达地区广受欢迎,在新兴市场也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小编 观察到,YouTube 作为社交媒体流量来源的61% 贡献,进一步放大了 ChatGPT 的品牌影响力,视频教程和用户分享内容成为其推广的重要渠道。
对比 X,ChatGPT 的生产力优势凸显
与 X 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的娱乐和信息分享属性不同,ChatGPT 的流量增长更多源于其作为 生产力工具的独特定位。无论是协助编程、生成文案,还是提供实时问题解答,ChatGPT 正在成为学生、开发者、职场人士的得力助手。Similarweb 报告指出,ChatGPT 的 直接流量占比高达72.85%,反映出用户对其品牌的强烈认知和主动访问意愿。
相比之下,X 的流量在4月虽仍保持高位,但其日均访问量的相对劣势表明,社交媒体平台在面对功能性 AI 工具的竞争时,可能正逐渐失去部分用户注意力。小编 认为,这种趋势可能预示着用户行为从信息消费向生产力驱动的进一步转变。
根据 Similarweb 的最新数据,2025 年 4 月,ChatGPT 的全球访问量达到了 47.86 亿次,首次超越了社交媒体平台 X(前身为推特),后者的访问量为 40.28 亿次。
增长原因分析
-
功能迭代与用户体验提升:2024 年下半年,ChatGPT 推出了多项更新,包括 GPT-4o 多模态模型、高级语音模式和 o1 模型系列等。这些功能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吸引了更多用户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
-
用户基础持续扩大:截至 2025 年 2 月,ChatGPT 的周活跃用户数已达 4 亿,其中 1.75 亿通过移动端访问。其用户群体不仅包括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也表现出强烈的使用意愿。
-
生产力工具的定位:与 X 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的娱乐和信息分享属性不同,ChatGPT 的流量增长更多源于其作为生产力工具的独特定位。它在协助编程、生成文案、提供实时问题解答等方面表现出色,成为学生、开发者和职场人士的得力助手。
-
流量来源多样化:YouTube 作为社交媒体流量来源贡献了 61% 的流量,视频教程和用户分享内容成为推广 ChatGPT 的重要渠道。
访问量增长趋势
-
2025 年 1 月,ChatGPT 的访问量已攀升至全球第六。
-
2025 年 4 月,ChatGPT 的日均访问量高达 1.71 亿次,相较 X 的 1.44 亿次高出约 18.8%。
-
从地域分布来看,美国以 14.2% 的流量占比位居榜首,其次是印度(9.7%)、巴西(4.6%)和英国(3.9%)。
对行业的影响
ChatGPT 的访问量激增不仅标志着生成式 AI 工具在全球用户中的普及度快速攀升,也显示出用户行为从信息消费向生产力驱动的进一步转变。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