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发高校专利AI匹配大模型,唤醒”沉睡专利”实现高效转化
发布时间:2025-04-23 14:11:03 | 责任编辑:吴昊 | 浏览量:12 次
在浙江省2025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上,杭州市知识产权局主导开发的"高校专利转化精准匹配大模型"正式亮相,这是全国首个专注于专利转化的AI大模型应用,标志着浙江在破解"专利沉睡"难题上迈出关键一步。
该AI大模型汇集了5万条在杭高校可转化专利数据、3.5万余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数据,以及13万条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据,构建起国内首个专利转化专题知识库。通过深度分析企业经营信息与高校专利的匹配度,从IPC分类号一致性、技术匹配性、专利相似性等多维度构建"适配画像",智能推荐最适合实施专利的企业名单。
长期以来,高校专利转化面临"供需匹配效率低、市场化渠道不畅"的困境。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尽管全省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已位居全国第一,但高校专利转化率仍有提升空间。"过去企业找技术像'大海捞针',现在通过智能匹配,可以精准对接需求。"杭州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现场同步发布的《浙江省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为AI企业提供了29个典型案例参考,并首次明确了AI专利申请的"伦理红线",要求数据获取和运用必须符合法律及公序良俗。目前全省已建成5家国家级保护中心的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并为AI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前评估"等专项服务。
这一创新实践背后,是浙江在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的系统性布局。随着AI技术在专利转化领域的深入应用,类似杭州这样的智能匹配系统,有望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数字桥梁",大幅提升专利转化效率,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2025年4月22日,全国首个高校专利转化精准匹配大模型在杭州正式上线。这一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由杭州市知识产权局主导开发,标志着浙江在破解“专利沉睡”难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背景与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专利转化面临“供需匹配效率低、市场化渠道不畅”的困境。尽管浙江省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已位居全国第一,但高校专利转化率仍有提升空间。该模型的上线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专利转化效率,推动更多专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模型特点
-
数据基础:该模型汇集了5万条在杭高校可转化专利数据、3.5万余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数据以及13万条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据,构建了国内首个专注于专利转化的专题知识库。
-
智能匹配:通过输入专利数据,模型能够深度分析企业经营信息与高校专利的匹配度,从IPC分类号一致性、技术匹配性、专利相似性等多维度构建“适配画像”,并智能推荐最适合实施专利的企业名单。
-
应用场景:模型不仅能帮助企业快速找到适合的技术,还能为高校提供专利转化的精准对接,推动产学研合作。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表示,全省已建成5家国家级保护中心的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并为AI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前评估”等专项服务。此外,《浙江省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也同步发布,为企业提供AI专利申请的典型案例参考,并明确AI专利申请的“伦理红线”。
未来,浙江将继续深化技术对接,推进高校院所与企业的供需匹配,拓宽转化路径,打通“好技术—好专利—好产品”的全链路。这一创新实践有望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数字桥梁”,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上一篇: AI能自动生成亚马逊Listing吗?
下一篇: AIGC的模型训练需要哪些硬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