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特斯拉大举扩招,全力冲刺Optimus人形机器人首产目标

特斯拉大举扩招,全力冲刺Optimus人形机器人首产目标

发布时间:2025-04-10 11:25:28 | 责任编辑:字母汇 | 浏览量:27 次

特斯拉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其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的首次大规模生产计划。据最新消息,特斯拉近期大幅增加招聘力度,新增数十个与Optimus相关的职位,涵盖制造工程、生产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多个领域。这一举措表明,特斯拉正全力以赴实现其在2025年内生产首批Optimus机器人的目标,同时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协作,以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目前,特斯拉的招聘岗位数量已达到近年来的高峰,其中与Optimus项目直接相关的职位尤为突出。这些岗位包括制造工程技术员、生产主管和工艺工程师等,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特斯拉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工厂。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大规模招聘行动不仅反映了特斯拉对Optimus项目的重视,也预示着其首条机器人生产线的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据悉,特斯拉计划在今年内实现每月生产约1000台Optimus机器人的初步目标,而长期规划则是在2026年下半年将这些机器人部署到工厂中,逐步替代部分重复性或高风险的人力劳动。
Optimus人形机器人自2021年在特斯拉AI Day首次亮相以来,一直被视为公司最具前景的创新项目之一。经过数年的技术迭代,其功能已显著提升。最新展示表明,Optimus的行走能力已大幅改进,步态更加流畅自然,手臂摆动更接近人类行走模式。这种进步得益于特斯拉在强化学习和模拟环境训练方面的技术积累。此外,该机器人还展现出执行复杂任务的潜力,例如搬运物体、与环境互动甚至完成服务性工作。这些能力的提升,为Optimus在工业制造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特斯拉在Optimus项目上的推进离不开与外部伙伴的深度合作。有消息称,特斯拉正与多家技术公司和硬件供应商协商,以确保生产线的顺利搭建和机器人零部件的稳定供应。特别是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可能为Optimus注入更多尖端技术,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特斯拉也在利用其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经验,将相关算法和传感器技术移植到Optimus的开发中,进一步增强其自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
业内专家指出,特斯拉此次扩招和生产目标的设定,正值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加剧之际。与此同时,政策环境的变化,例如潜在的关税调整,可能进一步凸显特斯拉本土生产能力的优势。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此前曾表示,Optimus有望成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产品”,其市场潜力可能超过10万亿美元。这一愿景的实现,显然需要大规模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突破作为支撑。

特斯拉大举扩招,全力冲刺Optimus人形机器人首产目标

特斯拉近期正通过大规模招聘和产能提速,全力推进其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首批量产目标。以下是关键进展与战略布局:

1. 大规模招聘80个岗位,加速团队扩充

  • 特斯拉官网已开放约80个Optimus相关职位,覆盖设计、软件开发、制造生产等环节,工作地点包括加州帕洛阿尔托、弗里蒙特、内华达斯帕克斯及得克萨斯奥斯汀等生产基地。
  • 这一招聘规模表明特斯拉正全力备战Optimus的量产,以匹配马斯克“Optimus可能成为特斯拉最具影响力产品”的预期。

2. 2025年首批生产目标:5000台,零部件备货可支持1.2万台

  • 马斯克在2025年Q1全员大会上宣布,特斯拉计划今年生产5000台Optimus机器人,并已订购足够1万至1.2万台的零部件。
  • 他坦言,由于Optimus是全新产品,生产挑战巨大,若能实现5000台目标已算成功,并戏称这相当于“一个罗马军团”。
  • 试生产已在弗里蒙特工厂启动,重点优化22自由度机械手和新型前臂设计,提升灵活性和实用性。

3. 2026年目标:5万台,长期成本或降至2万美元/台

  • 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将产能提升至5万台,并预计未来规模化后单台成本可降至2万至3万美元
  • 马斯克预测,若年产量达100万台,Optimus单价有望降至2万美元,但未给出具体时间表。

4. 技术突破:AI驱动,步态与手部灵活性大幅提升

  • Optimus近期展示的步态更加稳定,摆臂动作更自然,AI系统与特斯拉电动车技术同源,具备持续进化能力。
  • 22自由度机械手使其能执行精细操作,适用于工厂和家庭场景。

5. 供应链与行业影响

  • 国内企业如震裕科技、拓普集团、恒立液压等加速布局执行器、减速器、丝杠等核心零部件,以匹配特斯拉的量产需求。
  • 分析师认为,Optimus的量产将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爆发期,2025年或成“量产元年”。

总结

特斯拉正通过人才扩张+产能提速+供应链协同三管齐下,全力冲刺Optimus的首产目标。尽管生产挑战巨大,但马斯克对其长期市场潜力(10万亿美元收入预期)充满信心。随着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Optimus或将成为特斯拉继电动车后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版权声明:
本网站(https://aigc.izzi.cn)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最新Ai信息

最新Ai工具